| 七日谈

2个月发生3起热气球事故,还有多少网红项目在玩命

长安观察   2020-12-03

近日,云南腾冲一景区的热气球项目发生意外。地面工作人员准备收起热气球时狂风骤起,导致热气球再次升空,一人未及时放手,被带到空中后坠落身亡。目前,当地文旅部门正加大对景区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严防类似情况发生。


资料图,新华社供图

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被夺走,悲剧让人震惊,更引人反思。据报道,这已是国内景区近两个月来发生的第三起热气球意外事故了。综合这些事故来看,基本都是天气突然变化、应急处置不当。

稍加了解就会知道,热气球看上去浪漫美好,实则危险系数很高。由于没有仪表,全靠人力操作,气流、风向、阳光等因素都明显影响飞行,降落时也要靠篮筐和地面一点点撞击。因而,热气球项目对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以及飞行时间有着严格要求,盲目上马很可能导致“南橘北枳”的问题,操作不当更是隐患重重。回看上述悲剧,恐怕都不能完全归于“意外”。

以更大视野看,热气球仅是近些年国内景区的新兴项目之一。从蹦床、摇摆桥,到玻璃栈道、悬崖秋千,网红项目遍地开花。而这些项目的一大特点,就是惊险刺激、利于“出片”。不论是一袭红裙荡至山谷间,还是一众人在尖叫中落水,“吸睛指数”都很高。

在短视频、朋友圈的助力下,这些项目引得不少年轻游客心向往之,各大景区自然趋之若鹜,且大有比拼之势。就拿玻璃栈道来说,短短几年,全国已经冒出上千个,不断刷新“更高、更长、更新奇、更惊险”的纪录,有些甚至加入了“5D仿真”“瞬间炸裂”等效果。但由于这些新鲜事物缺乏建设标准,甚至谁来监管都不清楚,景区由着性子搞,怎么可能不出事?

生命可贵,我们首先要为自己负责。即便想给平淡生活加点料,也要有安全意识,娱乐之前评估好景区的资质和项目的危险系数。岂能为了一时刺激、一张美图、一段视频,去冒受伤丧命之险?

当然,更关键的是项目本身安全过关。作为第一责任人,景区必须明白,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并不意味着它不会发生,在多次重复的情况下,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其实在不断累积。只有彻底放弃侥幸幻想,才能换来长久安全。

当然,在安全问题上,不能完全指望景区的觉悟和自律,外在监管至关重要。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文旅部门负责宏观上的旅游安全管理指导,只能涵盖A级景区;对景区也无法采取强制措施,对出了问题的景区,只能做降级或摘牌处理。这样的覆盖面和监管力度显然还不够。面对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网红项目,加速改变监管制度的捉襟见肘,才是根本对策。

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日子越过越好,国人的游乐需求会越来越旺盛。但不论何时何地,安全都是享受生活的根本。期望血的教训能够警示更多人,也倒逼每个环节都拧紧“安全阀”。

来源:长安观察

流程编辑:u006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记者:崔文佳

编辑:u006


热门推荐

精品放送

换一换

Copyright ©1996-2020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