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 2020-11-12
近代以来,书法面临的最大变化是古典环境消逝。具体而言,就是农耕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市民社会,简化字和白话文等出现。对书法家来说,专业化、职业化趋势明显,书法家从单纯的文人为主变成了分布在社会的工农兵学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达到“一个极致”,就是遍地开花的专职书法家批量出现。其实过去也有专职的书法家,唐代就有“抄经生”,以实用性为主,今天则标榜以艺术性为主。
黎元洪 书札
毫无疑问,专业分工导致书法家综合修养存在某种程度的“割裂”,书法家出现很多过去不存在的“短板”,如常写错别字,繁简混用,繁体字在简化时“多合一”而还原时出错。中国文化是注重“通才”和“通学”的一种文化,简单说,文史哲不分家。毋庸讳言,专业化目前确实显现出越来越多弊病,最典型的就是人文精神和艺术情怀的缺失,对于“专业”理解存在偏激,不能唯“专业技巧”,要“专业精神”。
新旧时代转换之际,书法尤其篆刻变得非常有意思,各行业人将职业习惯和人生理解带到创作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改变了“清一色”的文人理念。可分为三种情况:文心仍存,格调高雅,属高档次;有趣味性、接地气,侧重普及性;玩过火,不免带有江湖气。
曹锟 对联 剑匣之中有龙气;酒杯而外是鸿毛。(图2)
北洋军阀在一般的理解中,多半是赳赳武夫,实际上他们中的一些人,常使用毛笔。对联和信札是两种最常见的形式,足见当时的官场应酬与交际中,书法乃最重要媒介,无疑是个人才华的充分展示。对联主要对外,用于公共场合和家庭居所;手札在个人交往中维系情感交流必不可少。
冯国璋 对联 雨惊时梦来蕉叶;风送书声出藕花。(图3)
这其中,黎元洪字很有文气,与他馆阁气的大字,判若两人;曹锟(图2)学颜,但笔画臃软圆滑;冯国璋对联(图3)用“宿墨”,可以说讲究又不讲究,无意于佳;段祺瑞(图4)走碑帖相融,下笔沉稳、劲利,结构端凝。
段祺瑞 手札
仲和仁兄大鉴:惠示敬悉,图表五件并已收到。秘要之件,何竟落外人之手?殊堪诧异。已如嘱严饬,加意慎密矣。荩虑周详,至用钦佩。耑复敬颂!勋绥。弟段祺瑞顿首。六年三月十八日。(图4)
即使大变革年代,书法依然是文化传承的见证和载体。
有关书法实用性和艺术性问题,常被对立起来,认为过去是实用,现在是艺术,难免偏激。中国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二元性”,主张阴阳互补、刚柔并济。阴阳之间是对立的,也是有机统一的,互生共存。以此来理解,实用中有艺术,艺术中有实用。对于书法创作来说,墓志和手札最具代表性,一个死,一个生,乃实用和艺术并存的最佳体现。
李根源 隶书竖幅 良友(图5)
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篆书的存在。从实用性角度来讲,篆书已毫无用处,但一直存在,并且有多人专门研究。为什么?篆书是“五体之祖”,切割篆书,就等于掐掉了文字源头。每个字怎么来的,无从得知,不合情理。
再者,尽管现在追求纯艺术性,或者说“艺术性的扩张”云云。文本内容仍不可或缺,不能写错字,不能用一篇不成文而没有实质内容的“文字拼盘”堆上去。实用永远是基础,只是程度差异和侧重而已。书法必须写汉字。换言之,只要汉字存在,书法必备实用性。
叶恭绰 行书竖幅现藏山东省青岛市博物馆。释文:程子称司马温公为九分人,又称为脚踏实地人。盖经天纬地,非鹜高远谈奇妙之郎,能踏实地便是奇才。肖波世长嘱。(图7)
从书法家这个角色来说,所谓专业并非一定是身在高校和画院,那也只是“专业”的名称而已。“专业”就水平而言的,对古人来说,“业余”只是一种状态。古代书家基本上是业余的。古人说是业余,其实是专业,现在说是专业,其实可能是业余。
叶恭绰 行书竖幅现藏山东省青岛市博物馆。释文:程子称司马温公为九分人,又称为脚踏实地人。盖经天纬地,非鹜高远谈奇妙之郎,能踏实地便是奇才。肖波世长嘱。(图7)
“良友”(图5)乃是李根源给当时的一本非常著名的期刊《良友》的题词。看看现在的期刊和店招,几乎都是电脑字。过去都是手写,也就有了人情味;章梫(图6)的名气不大,实际上是被遗忘了,历任京师大学堂监督,国史馆纂修和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等职,笔墨不俗,对于当代沙孟海影响巨大;叶恭绰的书法(图7)水平在同时代的人物当中,算是很高的,但长期以来被“忽视”。或者说,个人从政的声名,掩盖了他的书法成就,行笔率意,细劲飞扬,结字奇正相生,自成风格,书卷气自溢行间;杨度(图8)用笔完全是一个“刷”字,平铺直行,毫无波澜之势,但非常耐看、朴拙,具有大家风范。
杨 度 隶书对联 挂席拾海月;披云卧石门。(图8)
由此来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笔墨耐人寻味,否则就感觉空空。
(原标题:北洋余墨)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一鸣
流程编辑:u005
编辑:u005
Copyright ©1996-2020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