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 2021-08-13
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72岁的沙拉女士刚刚结束了一场直播,却依然精神焕发。这位犹太妈妈是位名人,很多中国家长都愿意向她请教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中国家长信赖沙拉,是因为沙拉在过去的这些年为了把她的教育理念推广出去,到过中国三分之一的地方演讲。她写就的经典家教畅销书《特别狠心特别爱》系列发行量已超100万册。日前,该系列最新一本《犹太妈妈的财商教育》推出。
放弃优越生活让孩子吃苦
沙拉全名沙拉·伊马斯,她有一双灰色的大眼睛,讲着一口用词丰富生动的中国普通话,她出生在上海。
中以建交后,在“回归故土”的召唤下,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沙拉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去了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她通过借鉴中华民族教育和犹太民族教育的精华,自创“特别狠心特别爱”的教育方法,通过延迟满足、家风育人等理念,让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两个儿子不到三十岁就实现了世界富豪梦。
沙拉含泪回忆说,她在42岁那年回到了以色列,那个时候她穷得连一个炉子也没有,她最怕的是三个孩子一起生病。
正是那段艰难岁月,沙拉用心感悟以色列教育的门道,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财商教育之道:越是富有越要过节俭的生活;千万不要经常跟孩子说家里很穷之类的话;敬畏万物,即便穿垃圾桶里捡来的衣服也堂堂正正;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吃苦等等。
在这本《犹太妈妈的财商教育》中,沙拉从会谈钱、会管钱、会赚钱、长久值钱四个层面进行解读,开创性提出“把零用钱还给孩子”“为孩子开个人银行账户”“生活有偿化”“注重数字和逻辑”“不苛求完美”等财商培养的具体方法,让家长掌握犹太民族财商教育的精髓,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
沙拉说,她去以色列时就带着中国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儿子吃儿子”的传统思想。经过她的悉心栽培,孩子们学会了挣钱,家里电话单子不再成为她的负担。更重要的是,通过财商教育更让她的孩子们学会了责任和担当,深夜12点,他们会上好闹钟,让妈妈起床吃药。“那个时候我就想养儿真是防老啊!”沙拉说。
?长期补课会扭曲孩子心灵
关于中国教育,沙拉一直抱着热切的关注,她希望通过一己之力能做点什么。
沙拉在以色列生活了12年后,54岁时又回到了中国,事实上,她通过开餐馆等努力,在以色列已经过上了中层生活。但当以色列媒体记者问她为什么选择回到中国,沙拉回答说:“以色列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我的祖国,而中国是我的国籍国,但我真没在以色列找到家的感觉,我的家在中国。”她甚至说,如果以色列足球队和中国足球队在世界杯赛场相遇,她打心眼里希望中国队赢。
沙拉真诚感谢中国政府长久以来对犹太难民后裔给予的包容。她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带着包容心,收留了大量犹太难民,中国从来没有歧视我,从来给我一样的话语权。”
即便如此,沙拉一直充分挖掘以色列在教育等方面的闪光点,她不仅将其运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她更渴望中国有关部门、家长能借鉴,并不断吸取一些成功经验。沙拉谈到,以色列是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一个国家,如果一个班里出现了成绩绝对优秀的孩子,学校有义务通报到教育部门,然后将这些孩子送到专门的精英学校,“但我们是学校出尖子就要留着,学校想自己太多,老师想名利太多。”她认为,中国教育要改革就一定要打破私欲,一定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沙拉接触了大量中国家长,深深感到他们的焦虑,她说,有的妈妈孩子才4岁,就焦虑极了,“焦虑的母亲一定教育不出精英孩子。”沙拉因此特别赞同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一只手拉着另一只手,才能齐心协力走向美好彼岸。”在沙拉看来,孩子们补习语数英就是一直在消耗,会扭曲他们的心灵,对孩子成长不利。
孩子成才后也不忘“教育”
在外人眼里,沙拉的三个孩子个个成功,但沙拉认真地说,“我从来不认为我的孩子成功了,他们只是刚刚成才,在成才路上还要走很远。”在她看来,在人生道路上,孩子们为这个国家、为人民做很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沙拉的小儿子已经40岁了,但在母亲节那天她又给儿子上了一课。那一天,大儿子和女儿都分别问候她“母亲节快乐”,等到晚上12点18分,沙拉没有等来小儿子的一句节日祝贺,她气得想骂儿子,“你就是一条龙也是从蛇肚子里出来的,今天母亲节都没说问候我一声,重大的仪式感都丢弃了!”但她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她想还是应以宽容心来面对孩子,适当做善意提醒。于是她在12点20分发了一条微信,“儿子,今天怎么翻来覆去睡不着,原来今天是母亲节。特别开心你的到来,让我成为母亲,在有你的日日夜夜,你给我带来多少的快乐,无穷的幸福……有你这样的儿子,是我一生的骄傲,如果有下一辈子,我还愿意做你的妈妈,你还愿意做我的儿子吗?”
儿子收到微信哭得稀里哗啦,他把妈妈的话发到一个企业家群里,好些人都哭了。而沙拉也在思考着,“作为妈妈,不能用极端语言讽刺和挑逗孩子,让孩子下不了台,而应该让他们去感悟,不能忽视妈妈的感受。”
关于给孙女零花钱,沙拉和儿子之间一度燃起了“战火”,儿子抱怨她:“那是我的事情,你为什么要给钱,你抢什么跑道!”而沙拉认为,固定的日子该给孙女固定的钱,因为她16岁了,已经是完整人格的人。“如果你给她,我可以不给。”她对儿子说。后来儿媳妇决定每月给孙女零花钱,沙拉又郑重其事地向孙女解释,以后零花钱由妈妈给她。沙拉说,花费很多口舌向孙女解释,是不想把自己英雄化,更不想挑拨离间,而是要努力搞好孩子和父母的关系。
正是因为这些苦心经营的家庭教育,沙拉的儿孙们个个沉稳,她最后说,“不着急,不焦虑,稳的孩子是安全的。”
(原标题:《特别狠心特别爱》系列发行超百万册 犹太妈妈沙拉谈育儿 越富越要锻炼孩子吃苦)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路艳霞
流程编辑:TF06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编辑:u060
Copyright ©1996-2021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