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绽

忠实原著不翻车?孟京辉这样改编《红与黑》真罕见

艺绽公众号   2021-10-19

阔别两年,水乡乌镇的剧场重启,第八届乌镇戏剧节重新迎来一张张因为戏剧而热切的面孔。

就连黄磊、孟京辉、赖声川等乌镇戏剧节发起人也都比以往的开幕式更为激动,似乎又回到了戏剧节第一年开启时的心情——忐忑而兴奋。为这场久违的狂欢拉开序幕的是孟京辉最新作品——《红与黑》。

孟京辉的作品的确很适合为一场狂欢拉开序幕,那是一种一直存在于他的作品中的特质。

猛的一看,这还是一部人们熟悉的孟京辉作品:依然能够看到熟悉的嘶喊、撕扯、掀桌子、泼颜料、戏谑和游戏,以及大篇幅的独白、戏中戏形式。更不用说舞台上巨大如迷宫一样的金属构架,既是剧中人攀爬的阶梯和舞台,也是熟悉的孟京辉舞台语言。

但熟悉中也有陌生的味道。

孟京辉以往对经典“鬼斧神工的改造”(史航语)是众所周知的。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他让契诃夫的头像滑过观众席,让剧中人的命运和契诃夫笔下的人物命运重合。但这次他显得很老实,忠实于文本,忠实于原著,连他自己都说“这是十分罕见的”,“易卜生也是心理大师,但这次我也没找他帮忙。”

在孟京辉看来,导演就像是一个了解各种烹饪方法的厨师,只是要在不同作品面前找出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一次他选择了保持“原味”,“因为原著已经足够有力量”。

孟京辉最早接触《红与黑》是在大学,那时在他看来这只是一部爱情小说。在他的戏剧生涯中来自法国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一直滋养着他,今天把《红与黑》搬上舞台正是出于对法国文艺挥之不去的情愫。只是今天他搬上舞台的《红与黑》则是一部“关于爱情又超越爱情,关于政治又超越政治,关于你我又超越你我的作品。”

孟京辉深知,今天的年轻人喜欢碎片化的东西,很少有耐心读完《红与黑》这样的大部头,“他们没时间读,我就替他们读,然后在舞台上展示出来告诉大家有多美。”

当然忠实原著不是忠实于它的剧情,而是要忠于它最重要的能量、价值、精神状态,要找到让现代人也感兴趣的部分,“他不感兴趣的,你演出来也假。”

呈现在舞台上的《红与黑》虽然基本叙事顺序与原著大致相同,但删去了很多原著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保留了于连被选中做家庭教师、展示才华震惊四座、于连与德·瑞纳夫人如何有了私情又如何被迫分开,于连在神学院的经历,于连与玛蒂尔德彼此之间的相爱相杀,以及最后德·瑞纳夫人写匿名信报复,于连犯罪被杀。三小时零几分的演出,将更多笔墨集中于于连和市长夫人德瑞纳、玛蒂尔德之间的爱恨纠葛,但也在于连的独白和部分场次中体现了一些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并用心理分析与现代人建立更密切的关系。

这部戏对饰演男主角的演员是很大的考验,不仅有海量台词,还要在舞台上上下翻飞,一会在舞台上,一会儿在观众席,一会儿又到了二楼的观众席,在舞台上也要登高爬低,“这样的舞台调度虽然增加了难度,但越有难度演员越兴奋。”孟京辉说。

除了作品本身的力量,这一次几位演员的表演也为舞台上的《红与黑》增加了更多力量。

张弌铖将于连内心纠葛,外表故作镇定的“冰”诠释到位,而梅婷和罗欢两位女演员的表演更是各有其“火”,梅婷饰演的德·瑞纳夫人在修道院长大,但内心一直对爱情、对生活有着更多憧憬和向往,一直压抑着自己心中的“火”,而于连的到来让这把火顺着烧毁了她的心理防线。舞台上的德·瑞纳夫人出场时的冷与后来的热截然不同,梅婷克制而有分寸的表演很好地诠释了这个角色。罗欢极有爆发力的表演,则让观众更容易感受到玛蒂尔德从内而外的那种“火”。

在《红与黑》之外,没有国际戏剧团队的乌镇戏剧节则尽可能为观众提供一个具有国际性的戏剧节,它的水准、眼光和胸怀也都是国际的,“当下国内各个年龄阶段的戏剧创作者都聚集在这里,把他们的能量展现在这里,这很不容易。”孟京辉说。

(原标题:忠实原著不翻车?孟京辉这样改编《红与黑》真罕见)

来源:艺绽公众号|记者 牛春梅

监制:周南焱

流程编辑:u010

记者:牛春梅

编辑:u010


热门推荐

精品放送

换一换

Copyright ©1996-2021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