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 2020-11-23
今年6月,在金星庄村的一个充电棚中,一辆电动自行车自燃引发了火情。4个月后这个村选址新建的充电棚投入使用。记者追踪调查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棚的升级改造情况。

新车棚可以实现24小时远程监控。
智能充电桩可自检断电
10月13日记者来到大兴西红门镇金星庄村,在村东头的村委会旁边找到了崭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棚。从外观上看,这个智能车棚似乎没有什么与众不同,钢架结构、金属顶棚,配备了24小时的视频监控设备。
“说它智能主要就体现在这儿。”新车棚的建设运营负责人刘浩指着一个个精巧的白盒子向记者介绍,它其实是一台智能充电桩,可以同时控制12辆普通电动车插口的供电断电、计时计费,以及和后台监控系统的通讯。“只要和电动车连接,充电桩就会进行线路自检,一旦发现连接异常或功率异常就会拒绝供电。”
临近中午,村民陆续回村,来往充电棚的人也多了起来。一位中年人向记者演示了充电过程。“4个小时一元钱,这个价格和自己在家充也差不多,完全可以接受。”他表示,整个充电过程也很放心,24小时监控不担心电池被盗;充满后可以自动断电,手机还会接到提示。他们村东西各有一个车棚,选哪个取决于车棚距离居住地的远近。
改装电池线路老化成隐患
记者在金星庄村新车棚碰到了一位小伙子,推着一辆崭新的电动车,他告诉记者,他的旧车就是在6月份的火灾时被烧坏的,“这场火让大家给电动车充电时更小心了。”
8月份旧充电棚拆除前,记者曾来过现场,查看了发生火情后车棚的情况。过火面积虽然不大,只有几十平方米,时间也不长。但着火点周围四五十辆电动车被烧得只剩下车架,车棚里满是扭曲变形的金属车架,以及一堆堆车座等可燃物的黑色灰烬。
据消防部门调查,起火原因是一辆电动车改装电池与老化的线路不匹配导致自燃。从监控录像上看,从那辆电动车的电池冒烟,到整个车棚燃起熊熊大火、冒出滚滚黑烟,不过三五分钟。几位村民就在事发的车棚,但火势迅速变大,村民还没反应过来,幸亏村里的微型消防站立即赶到,将火灾扑灭。
采访中,大兴消防支队的专业人员告诉记者,充电棚的主要作用在于集中室外充电,减少事故导致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不合格的电动车是引发火情的源头,电池和充电设备的质量才是最令人担忧的。
在新车棚南侧的大功率充电桩旁,停放着一些电动农用机械车辆。消防员指着其中一辆电动三轮车让记者看。只见车身和传动装置十分简陋,车座下放置着大容量的铅酸电池,各种线路接口暴露在外,车斗里露天存放着备用电池和充电适配器。“这些安全隐患不是靠新式车棚和充电技术能解决的,充电棚的运营维护和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24小时实时远程监控
新棚的每个充电桩都有4G芯片,具备通讯功能,可以实现远程监控。
为了了解监控的“中枢神经”,记者来到充电棚的建设运营方位于立垡村的公司总部。只见监控室里一面长9米、高2米的大屏幕上,除了滚动播放的各个充电棚的监控视频以外,中间部分固定展示了安全充电运维监控平台,屏幕上显示着累计充电时长、用户数量、故障信息……这些数据实时更新。
技术人员介绍,一旦发生充电异常,系统就会自动弹出警告信息,显示某地区某车棚的第几个充电插口出现了问题,并按照疑似电池老化、适配器温度过高、保险丝熔断等分类统计。通过24小时实时远程监控,从而保证充电时有人监管,及时应对紧急情况。
把电动车管理做重点
2019年,金星庄村引入了物业管理。物业经理杨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村共有常住人口4600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共八九百辆。新车棚建好后,村子东西两头各一个,充电插座850个,基本够用。
电动车管理是村庄物业管理的重点。物业在村庄居住区卡口加大保安监控力度,严禁电动车进入,一律要求停进村口的电动车棚。
“电动车起火速度真是太快了。”反思6月份老车棚起火后的抢救,杨经理回忆说,不到3分钟车棚里就浓烟滚滚,值班人员手持干粉灭火器已经不能控制火势。事后,他们加强了对车棚的24小时人员监控。针对车棚常常出现的堆放杂物或者“僵尸车”长期占用等问题,物业几乎是每两周进行一次清理,把长期不用的电动车集中在一个区域监管,远离充电区。“技术保障再完善,后台监控再严密,发生意外时还是需要人员采取措施。”
(原标题:技术改造 智能监控 人员管理金星庄村充电棚升级“三保险”)
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u01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编辑:u010
Copyright ©1996-2020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