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评

阿加莎·克里斯蒂逝世45周年,解析《尼罗河上的惨案》与“拼图游戏”

北京晚报 2021-11-19 14:09:54

今年是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逝世45周年。1976年1月12日,阿加莎·克里斯蒂逝世于英国牛津。3年后,1979年,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作品《尼罗河上的惨案》的第一个中文译本问世。

1979年11月,中国专门介绍外国文学的丛刊《译林》创刊,英国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长篇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刊登在《译林》创刊号上,译者宫英海。同年,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小说的英国影片《尼罗河上的惨案》(英国EMI影片公司1978年出品,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在国内上映,阿加莎·克里斯蒂创造的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的名字在中国广为人知。

由上译厂译制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在中国上映时的海报。

尼罗河为何成为小说背景?

1937年,埃及阿斯旺老瀑布酒店,阿加莎·克里斯蒂动笔写作长篇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老瀑布酒店是小说前四分之一篇幅的主要场景,也是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主要拍摄地,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探戈舞会”一场戏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电影中的这场“探戈舞会”,除了林内特的女仆路易斯、范·斯凯勒太太、范·斯凯勒太太的女伴鲍尔斯小姐和卡纳克号游轮的管事乔德里四个人没有亮相,其他人物基本都到齐了:大侦探波洛、雷斯上校、色情小说家奥特伯恩太太和女儿罗萨利、杰基小姐、贝斯纳医生、吉姆·弗格森、新娘林内特、新郎赛蒙·多尔、林内特的美国律师兼财产托管人彭宁顿(安德鲁大叔)。电影和小说原著都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描写“惨案”发生前的众生百态,不同的是,在小说中,并非所有人都卷入谋杀案,而在电影里,几乎所有人都与林内特有私仇,都有谋杀林内特的动机。

小说最后一章,在熹微的晨色中,游轮进入了谢拉尔。巉岩险峻地伸展到水边。波洛低声地说:“Quel pays sauvage!”(法语,多么蛮荒的地方!)阿加莎将尼罗河作为背景,因为这个名字同神秘的、古老的历史连在一起。卡纳克号游轮不是唯一的案发现场,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卡尔纳克神庙同样被阿加莎埋设下纵横交错的线索,这些留下千古之谜的历史遗迹,同样是扑朔迷离谋杀故事的场所。

一块“异想天开”的巨石

“说时迟,那时快,一块从岩壁上飞滚下来的大圆石从他们身旁滚过,撞在地上。要是林内特还在老地方,她就会被压得粉碎。”

这是发生在阿布辛贝神庙外的惊险一幕。看过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的观众,眼前会闪过这样一个画面:林内特的美国律师兼财产托管人彭宁顿爬到柱子的顶上去,把大柱上的石头推下,差一点把林内特砸死。

中央电视台资深驻外记者刘茁野在埃及5年多,1999年参与了中央电视台开罗记者站的建立,走遍了埃及的每一处历史名胜古迹。聊起《尼罗河上的惨案》,刘茁野对笔者说:“电影里往下推石头的画面我有印象,那是作者想象出来的。那些石头在上面几千年了,每块石头至少都是几吨重,没人能推得动。”

侦探波洛的“拼图游戏”

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的高潮部分是杰基小姐和新郎赛蒙精心策划的杀人过程,这个杀人过程非常离奇,让我们简要回想一下电影中的画面:杰基假装朝赛蒙腿部开枪,赛蒙用红墨水假装流血,引起纷乱,把所有人引走。这时赛蒙从沙发底下捡起枪,沿着船的左舷飞快跑去,进入他妻子林内特的客舱,趁她熟睡之际,对其头部开了一枪,随后在自己腿上开枪制造伪证,最后把各种精心设计的作案工具从窗口扔进尼罗河。

阿加莎用将近二分之一的篇幅为这场“命案”做铺垫,杰基和赛蒙精心策划的谋杀策略想得倒是相当聪明,这样做把他们两个人的杀人嫌疑都排除了,两个人都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然而,他们的杀人诡计后来出了问题,林内特的女仆路易斯看见赛蒙跑进林内特的房间又跑了出来,路易斯贪心地想敲一笔钱,送了自己的命。路易斯被杀死,才使得案情开始明朗化。

丈夫因为贪财而谋害妻子,这似乎是最套路化的谋杀案。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发生命案的游轮上,几乎每一个人都像是罪犯,又不像罪犯,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作案动机。

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阿加莎·克里斯蒂没有把侦探波洛写成一个“神探”。破案过程中,波洛也会犯错误,走入误区。比如刚开始,波洛用事先想好的一套进行调查,认为当时准有一个人看见杰基小姐开枪打了赛蒙,而这个人准是在大家全都离开休息室以后拿走了枪,然后用这把枪打死了林内特,并且还企图陷害杰基小姐。但事实上,波洛认为的那些不可思议的、不可能的事情才是真相。尽管波洛早就预感到危险——他曾对雷斯上校说“上帝保佑我们顺利到达谢拉尔”——然而,他还是没能阻止惨案接二连三地发生。与在东方列车(《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在海盗旗旅馆(《阳光下的罪恶》)的非凡经历相比,波洛在卡纳克号游轮上的破案过程十分不顺利,险象环生,迷雾重重。这也是《尼罗河上的惨案》吸引人的主要原因。

赫尔克里·波洛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唯一的职业侦探,这是一个怎样的侦探呢?阿加莎·克里斯蒂在自传中说:“这名侦探一定得是一个一丝不苟、干净利落的人。干净利落的小个子。我已经看到这个干净利落的小个子了,总是在整理东西,喜欢所有东西都成双成对、方方正正。”阅读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波洛系列作品时,给笔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侦探波洛干净利落的性格和有条有理的头脑。波洛的破案方法就是一场“拼图游戏”,每个人都给了波洛一块碎片让他去拼凑,推理过程就是把每一片碎片恰到好处地拼在合适的地方,每一片都完美到位,天衣无缝。

1979年,英国同名改编影片《尼罗河上的惨案》在中国上映。影片由英国著名导演约翰·吉勒曼执导,云集了彼得·乌斯蒂诺夫、大卫·尼文、简·伯金、玛吉·史密斯、贝蒂·戴维斯、米娅·法罗、洛伊丝·奇利斯、乔治·肯尼迪等著名演员。上海电影译制厂为这部影片配备了极为强大的配音演员阵容,可以说把上译厂的看家班底都压了上去。影片由上译厂英语组翻译,有个小插曲是,翻译脚本的最后一段,侦探波洛用英文说“Take it easy”,这句话在第一稿中被译为“慢慢来”,第二稿中被改成“别心急”,在最后的第三稿中,被厂长陈叙一亲自动笔改为“悠着点”。

(原标题:阿加莎·克里斯蒂逝世45周年 跟着波洛去尼罗河)

来源:北京晚报 杨庆华

流程编辑:u028


热门推荐

精品放送

换一换

Copyright ©1996-2021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

北京晚报
2021-11-19 14:09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