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他是“中国克隆之父”,为祖国科学事业奉献一生!

CCTV国家记忆 2023-12-05 15:20

1996年7月5日,苏格兰爱丁堡市郊的一个小镇,发出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新闻。

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羊”—— “多利”在这里诞生。“多利”有三个母亲,而没有父亲,是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无性繁殖的产物。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1963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细胞核移植”实验,并引领着中国的“克隆”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01

1951年,童第周已经是世界闻名的生物学家,他放弃了美国研究机构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到新中国,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动物系主任。

童第周一面四处奔波,邀请了一大批科学家回国支援建设,一面坚持生物学、实验胚胎学的研究与教学,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生物学人才。

1953年4月,童第周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不久后,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生物学地学部,童第周兼任副主任。

正在童第周等科学家推动生物学蓬勃发展时,一场争论在中国生物遗传学界悄然展开:影响生物发育与遗传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童第周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一直相信真理是科学家靠双手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他认为,生物的遗传和发育,与细胞核、细胞质都有关系,细胞核与细胞质是一个整体,应该联系起来研究。

探索细胞核与细胞质关系的种子,在童第周的心里深深地埋下了。

02

1958年,童第周决定用“细胞核移植”实验来验证他对细胞核与细胞质关系的猜想。

在没有先进科研仪器支持的情况下,童第周和团队利用仅有的设备,发明出了“童氏移核器”。童第周准确、娴熟的操作,使“细胞核移植”实验得以顺利进行。他们终于迈出了验证细胞核与细胞质关系的第一步。

这是一条鳑鲏鱼,这是一条金鱼。

首先,童第周要在鳑鲏鱼身上取出囊胚细胞,在金鱼身上取出卵细胞,然后将鳑鲏鱼的囊胚细胞核取出,放入金鱼的去核卵细胞中。如果只有细胞核影响生物的遗传和发育,细胞质不发挥作用,那么孵化出来的小鱼,一定是一条鳑鲏鱼。

然而,随着胚胎的发育,童第周发现,这些孵出的小鱼身上既有鳑鲏鱼的特征,又有金鱼的特征,这说明在生物的遗传、发育中也受到了细胞质的影响,细胞核与细胞质都发挥了作用。

经过两年的实验探索,到1963年,童第周证实了细胞质在生物遗传和发育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他所进行的“细胞核移植”实验,正是“克隆”实验的基本技术和实验方法,而他培育的“移核鱼”,正是用“胚胎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来的“克隆鱼”。

他的实验和构想,不知不觉中为中国打开了“克隆”研究的大门,他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克隆之父”。

03

完成了“克隆”实验并证明了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后,童第周开始进一步探究,究竟是细胞质中的什么物质在影响生物的遗传与发育呢?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许多华人学者回到祖国探亲。其中有一位美国坦普尔大学的教授希望拜访童第周,这位教授就是牛满江。

当时童第周正在寻找细胞质中影响遗传和发育的未知物质,而牛满江研究的课题正是细胞质中的mRNA对生物遗传与发育的诱导功能,童第周寻找的未知物质会不会就是牛满江研究的mRNA呢?

1973年5月,在童第周的邀请下,童第周与牛满江正式开始科研合作。

在这一次实验中,他们将鲫鱼成熟卵细胞质中的mRNA提取出来,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随着胚胎的孵化,发育长成的320条幼鱼里,有106条由金鱼的双尾变成鲫鱼的单尾,遗传了鲫鱼的尾鳍性状!

这一实验,首次证明了细胞质中的mRNA可以诱导遗传性状上的变异,而这种既像鲫鱼又像金鱼的小鱼,以童第周的姓氏命名,被称为“童鱼”

1973年,他们的实验成果在《中国科学》上发表,消息传出,世界震动,童第周与牛满江也将中国的实验胚胎学推进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标本馆里,珍藏着全世界仅存的“童鱼”,它见证了童第周一生艰难探索的旅程。

童第周科学报国、追寻真理,开创并引领中国“克隆”学科跻身世界前列。

这个不愿停歇的科学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挂念着祖国的科学事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心爱的祖国!

来源:CCTV国家记忆


热门推荐

精品放送

换一换

Copyright ©1996-2022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

CCTV国家记忆
2023-12-05 15:20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