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报网摘

毛文龙手下这名大将若不死,平“三藩”可能变“四藩”

北京晚报·五色土 2024-01-23 16:13

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金刚宝座塔东侧综合碑区,有一通清代敕赐墓碑颇为传奇。此碑高约5米,螭首龟趺,原在西城区阜成门外北营房(原孔王坟),为清顺治年间的定南王孔有德墓碑。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综合碑区 摄影:闫霞

1636年,明将孔有德降清,受封为定南王。1652年,他在桂林与明军对阵中兵败自杀,清廷予以厚葬,谥为“武壮”,建祠立碑,褒扬忠烈。200年后,此碑重见天日,被辽东同乡高纪毅再次竖立并加刻后记。

异姓藩王中的“另类”

康熙年间有平“三藩”之战,其实孔有德没有早死的话,有可能是“四藩”。孔有德与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同为明朝降将,他们为清军剿灭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和南明残余政权立下大功,帮助清廷定鼎北京入主中原,受封异姓藩王。

孔有德

孔有德原为明朝平辽将军毛文龙旗下将领,毛文龙被袁崇焕诛杀后,孔有德等人带着大批军士和后金当时急需又严重匮乏的战船、火炮等军用物资来投,极大地增强了后金的军事实力,又给皇太极等清朝勋贵入关与明廷争夺天下打了一剂强心针,因此孔有德被一再委以重任,因功从“恭顺王”到“平南大将军”,再到“定南王”。

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清军入关后的易服剃发、圈地等恶政,激起了广大人民的不满。在这个过程中,李自成、张献忠的部属与南明的抗清武装实现了团结和解,共同反抗清军。顺治六年(1649年),清廷封孔有德为定南王,命其统兵征讨广西,次年十二月,孔有德率军攻克桂林并受命驻藩于此。

李定国是张献忠的义子之一,也是当时最为优秀的军事将领之一,曾经多次打败清军,特别是顺治九年的桂林之战,和同年的衡阳之战,李定国大败清军,斩杀清朝敬谨亲王尼堪,逼得孔有德手刃爱姬、闭门自焚,史称“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成历戊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此战之后,清朝与南明在湖南形成了对峙局面。

孔有德死后,被李定国下令“诛有德尸,悬首谯楼”。孔有德一家除女儿孔四贞逃出南明军的包围外,其余120余口,悉数被南明军诛杀。其子孔廷训被李定国俘获,六年后也被杀死。

孔有德战败选择自焚而死,维护了清廷的颜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清廷对孔氏后人大肆褒奖也在情理之中。顺治十一年(1654年),孔四贞奉其父的遗骸还京,清廷组织了隆重的郊迎和守朝仪式,“命三品以上大臣郊迎,四五品京官临丧次一昼夜”。并令工部拨给墓地,将孔有德葬于北京营,造坟立碑,追发十一年份俸银12000两。此后,清廷又为孔有德建定南武壮王祠,以二妃陪祀,春秋致祭。

清朝唯一的汉族公主

孔有德一家只有其女孔四贞躲过了杀身之祸,清廷以“定南武壮王孔有德建功颇多,以身殉难,特赐其女食禄,视和硕格格”,破例由孝庄太后抚养,恩宠有加,孔四贞也因此成为清朝二百余年中唯一的一位汉族公主。

北京一号线地铁有“公主坟”站,不少人以讹传讹,误认为此处原有的“公主坟”就是孔四贞的墓地,其实这是个误解。清朝祖制,公主下嫁,死后不得入皇陵,也不能进公婆墓地,必须另建坟茔,因此北京郊区有很多公主坟。嘉庆皇帝有两个女儿被分别封为庄敬和硕公主和固伦公主,遗憾的是这两位公主同年而亡,前后仅隔两个月,所以被埋葬在一处。“公主坟”中公主指的是这两位公主,而孔四贞墓在阜成门外北营房西侧孔王坟(即孔有德墓地),现为外交学院所在地,目前已无任何地面痕迹。

孔四贞之所以被清廷礼遇有加,主要是因为孔有德自杀后,西南数省的明清军队还在对峙和激战。此时礼遇孔四贞,一方面是对孔有德“自杀殉国”的表彰和肯定,另一方面,也是激励清军士气,安抚定南王藩标军队。由于孔有德与尚可喜、耿仲明同为毛文龙旧将,三家为世交,孔四贞又是吴三桂的养女,因此孔四贞不仅是孔家军的一个招牌,也是维系清廷与吴、尚、耿等异姓藩王的一个重要纽带。对孔四贞予以异乎常人的待遇,充分体现了清廷高明的政治谋略和手腕。

由于和南明的战事尚在进行,孔四贞这块政治招牌对清廷还有用处,因此在孔四贞与孙延龄成婚后,朝廷破例“封四贞为和硕格格,掌定南王事,遥制广西军”。康熙五年(1666年),孔四贞“面奏家口众多,费用浩繁,欲就食广西”,于是康熙封孙延龄为广西将军,孔四贞为一品夫人,到广西驻守。孔四贞到广西驻防之前,定藩的军队是由当年救出孔四贞的旧部线国安统领,孔四贞在北京遥控。康熙五年,改由驻防将军孙延龄掌管定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削藩逼反了吴三桂,而后,尚可喜等也陆续参加了叛军,战火迅速扩及南方很多地区。吴三桂为了增强叛军力量,极力拉拢孙延龄。孙延龄不顾孔四贞的坚决反对,名义上参加了三藩叛乱。其间,孔四贞多次对孙延龄进行规劝,因此吴三桂要求孙延龄率军北上作战时,均被他以部众不从为由拒绝。这中间,康熙也对孙延龄进行了争取,当孙延龄犹豫不决时,孔四贞果断下了决定,“代延龄具书乞降”。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月,吴三桂探知孙延龄要反正的消息后,便派吴世琮诱杀了孙延龄,孔四贞也被带到云南。三藩之乱平定后,鉴于孙延龄的动摇和变节行为,清廷对孔有德一系进行了多次清算,先是撤销定藩,将该部官兵眷属分批调往京城;后又将孔家在盛京的房舍、属人收入盛京三佐领管领下,其旧属被强行编入内务府,与“罪藩人丁”一同拨入内务府当差。在此前后,孔四贞回到北京,在默默无闻中度过余生。

因《贰臣传》被打入另册

前期清廷优待降将,不吝封赏,给的职位大多按原衔录用或者从优议叙。经过了顺治、康熙、雍正三代统治,清廷统治基础已经非常稳固,统治者对降清汉将的态度也发生变化。乾隆帝为了诱导臣民忠君爱国,遂对清军入关时的一些历史人物重新进行了评价。

乾隆朝在大力表扬抗清遇难的明朝官员的同时,下令编纂《钦定国史贰臣表传》(即《贰臣传》)。乾隆以忠君为标准,在上谕中把降清的明朝官员均称为“贰臣”。乾隆指出,这些人“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实在是“大节有亏”。这些“贰臣”为清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子孙有很多还在清朝做官,身在高位者不在少数,因此,朝廷对这些贰臣也并非一棍子打死,《贰臣传》开宗明义说:“所以至有二姓者,非其臣之过,皆其君之过也”。这就把责任主要归结到了明朝末代帝王身上。乾隆要求对贰臣们区分对待,将降清后对清朝赤胆忠心、建有大功者,编入甲编;将那些对明清都不尽忠的降官,列入乙编。在这次修史中,孔有德被列入《贰臣传》“甲卷”。一直以来,孔有德都以孔子后裔自居,但他降清这一事实是无论如何也洗刷不清的,在儒家看来这是德行有亏。因此,不少人认为孔有德自称孔子后裔是对圣人的玷污,也是对儒家宣扬的忠君爱国思想的嘲讽和背叛。

两百年后发现墓碑

马芷庠在1936年出版的《北平旅行指南》中记载:“孔王坟在阜成门外里许,下关铁道北。有牌楼高丈余,峙立田庙间,石阶数阶,中建丰碑,北有享殿七楹,败瓦残椽,四壁颓然,此即清初烜赫一时之定南武壮忠烈王之园寝(定南武壮王祠)也。”

世事如棋局局新,进入民国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原为奉天警务处长的高纪毅在北平西郊的阜丰农园发现了孔有德墓碑。高纪毅是张学良在帅府“老虎厅”枪杀杨宇霆、常荫槐二人命令的实际执行者,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后来他担任东北交通委员会副委员长兼北宁铁路局局长。东北沦陷后,高纪毅与张学良同进退,来到北平经营阜丰农园。1935年冬,在清理田地准备种葡萄时,发现了辗转埋藏在地下多年的一块墓碑,仔细识读后,确认是清初定南王孔有德墓碑。

高纪毅与孔有德同为辽东人,对孔有德一生跌宕起伏的命运十分感慨。他作文一篇,并镌刻于碑阴之上。高文主要叙述了发现石碑的过程:“年远事湮,墓荒碑没,寝为废园,二百年间,不知几易主。”“地归阜丰农园,辟畦起土,将大举种葡萄,忽于丘南现碑角,主者以为异,督工深治,而全石毕呈,质地完好,摩挲读之,赫然孔王敕碑也。有德固辽东人,值事者高纪毅与有乡谊,慨其刚风大节,不直于史官,因斥金百余,为之重丘前,以彰其迹。”高纪毅表达了对孔有德遭遇的同情,他认为“孔有德在《清史》列《贰臣传》,此苛论,非定评也。”

与孔有德一样,高纪毅本人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曾受命枪杀东北军中公认最有才干的杨宇霆以及常荫槐,被认为是张学良自断臂膀的昏招儿。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平津陷落,高纪毅被日本宪兵逮捕,遭受严刑拷打,逼其在伪政权任职。高纪毅始终未屈服,后获释放。



Copyright ©1996-2024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

北京晚报·五色土
2024-01-23 16:13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