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报网摘

细数故宫中的龙元素,太和殿内外龙最多

北京晚报·五色土 2024-01-23 16:13

龙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寻找京城之中龙的元素,是迎接新春的一件趣事。

要说北京城中哪里的龙元素最多,无疑是故宫了。明清时期的皇宫叫紫禁城,那里居住过24位皇帝。辛亥革命后,帝制终结,但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依然居住在皇宫。直到1924年,溥仪才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并向公众开放。从此,紫禁城不再是皇宫,而称“故宫”。

太和殿一角 摄影:岳强

故宫里有皇帝时,形态各异的龙随处可见,因为皇帝号称真龙天子。皇宫变成故宫后,那些龙留在了旧日的宫殿,就像皇权留在了往昔的岁月。

群龙聚集不计其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神秘、神圣和吉祥的象征,备受推崇与膜拜。作为“真龙天子”居住过的地方,故宫的龙不计其数,简直是一个龙的世界。宫殿屋顶、门窗、梁柱、台阶、栏杆等,龙无处不在。从材质看,石雕龙、木雕龙、铜龙、铁龙、金龙、玉龙、陶龙、玻璃龙、彩绘龙等,应有尽有,而且造型千姿百态。

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矗立在三重汉白玉石龙墀上,龙墀石栏立有望柱1480根,栏板1414块,每根望柱上均有蟠龙浮雕。栏檐边伸出巨大的石雕龙头,共1142个。而三大殿前后御道,铺设有雕刻精美的龙陛。

保和殿后面的云龙大石雕,在一整块巨石上雕刻着9条游龙,堪称故宫龙雕之最。那块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00吨的汉白玉,来自房山大石窝。在没有吊车、装载机等机械设备的年代,明代朝廷征调民夫2万余人,在大石窝到紫禁城100多里的道路两旁,每隔一里打一眼井,等到寒冷的冬季,取井水泼洒路面。结冰后,以骡马拖拉装载巨石的旱冰船。那块汉白玉毛坯料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运抵京城,耗时28天,经过雕饰后用在了紫禁城宫殿。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修紫禁城宫殿时,拭去原有纹饰重新雕镂,镶嵌在了保和殿后面的御路上。那条御路上的石雕分上、中、下三块,最下方的便是以房山大石窝汉白玉雕刻的,为故宫最大的一块石雕。石雕上的9条龙腾飞于流云之间,构图严谨,气势磅礴。有人打趣说,那9条游龙是故宫里最昂贵的龙,因为从大石窝到故宫的运输费用,就高达白银11万两。

另一个9条龙聚集的地方为九龙壁。那是一面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建宁寿宫时建造的,因影壁上雕刻9条龙而得名。九龙壁长29.4米、高3.5米、厚0.45米,与山西大同九龙壁、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并称“中国三大九龙壁”。墙面上的9条龙以高浮雕手法制成,最高部位高出墙面20厘米,看上去立体感很强。纵贯壁心的奇石将9条蟠龙分隔在5个区域,黄龙居中,周围有蓝龙、白龙、紫龙,姿态皆活灵活现。

故宫的龙不仅腾飞于殿宇,在服饰、家具、杯盘器皿等生活物件上,也比比皆是。此外,在皇家收藏的历代文物中,同样存在大量龙纹及龙形图案。那么,故宫究竟有多少条龙呢?也许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答案。有人说,大约有5万条。依据是,故宫号称有9999.5间房子, 以平均每间房子5条龙计算,大概是这个数目。这不过是一个大胆的推测而已,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有意义的是,从那些龙的造型中,可见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及敬业精神。

龙的造型各有寓意

因为皇帝号称“真龙天子”,五爪金龙便成了故宫占据主宰地位的符号。皇帝的朝服上,前胸后背、左右肩甲均有龙的图案。皇帝的衣服称作龙袍,皇帝的身体称作龙体,皇帝的容貌称作龙颜,皇帝的后人称作龙子龙孙。龙是皇帝的化身,也是皇权的象征。

作为一种传说中的动物,龙为什么受到皇家青睐呢?因为神通广大。十二生肖中的十一种动物都是真实存在的,惟有龙不存在。惟其如此,才有了足够广阔的想象空间。龙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飞腾上九天,能下潜入海底,还能在酷热干旱季节行云布雨,其他动物都没有这种本领。尘世的动物皆有局限,但龙没有,龙活在神话里,无所不能。

天子混迹于芸芸众生,就像龙遁形于幽冥。遇乱世,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以非凡的胆识和智慧成为天下主宰者。明太祖朱元璋是这样,清太祖努尔哈赤也是这样。如果说他们是龙,那么故宫里居住过的那些皇帝便是龙的传人。

当然,在故宫这个龙的世界里,龙的不同造型还有更多寓意。

太和殿屋脊上的“龙吻”

宫殿屋脊上“坐着”的神兽叫“龙吻”,相传是龙的九子之一。它四爪腾空,怒目而视,张口朝向正脊,背上还插着一柄宝剑。他们是消防战士,日复一日地在屋顶值班,全神贯注地监视四周,一旦发生火灾,立即降雨灭火。故宫建造时没有钢筋混凝土,也没有一根铁钉,全部为木质结构。这种建筑抗震性能好,但最大的弊端是怕火。偌大的故宫,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龙吻”责任重大。当然,这只是一种象征,万一发生火灾,还得靠消防队。

宫殿天花板上的蟠龙藻井,饰以荷、菱等藻类水生植物,也是以水压火的意思。屋顶是制高点,由“龙吻”值守,而宫殿内部就靠蟠龙藻井了。藻井的造型为上圆下方,圆代表天,方代表地,正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含有“从人间通向天庭”的意味。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只有最尊贵的建筑才能使用蟠龙藻井装饰。当然,再尊贵的建筑也怕火,好在井里有水。

金銮殿龙椅上缠绕着九条龙,寓意九五之尊。古人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阳数最高,五居正中,所谓九五之尊,意为至高无上,又处于核心位置。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下有五条金龙,每年冬至正午十二点,阳光从地面反射到牌匾上,由左向右(由西向东)将牌匾下面的五条金龙依次点亮,散发出绚烂的金色光芒,象征着皇帝及皇权光芒四射。

太和殿内外龙最多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矗立在紫禁城中央。明清时期,皇帝即位、大婚、册立皇后、派将出征等重要庆典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它是紫禁城规格最高、最重要的一座大殿,也是故宫里龙最多的地方。

太和殿地面铺设金砖4718块,全部以苏州太湖的澄浆泥烧制而成。入窑前,原料经过过滤去除了杂质,极其细腻。这种地砖从选料到烧制完成,再经过4选1的严格筛选,及运到京城,铺到太和殿的地面上,至少花费两年多的时间。所谓金砖墁地,并非将黄金铺在地上,而是每一块地砖堪比黄金。明朝的永乐皇帝给烧制这种地砖的窑场赐名“御窑”,也许只有御窑才能烧制出如此金贵的地砖。据测算,1块太和殿地砖相当于1两黄金,或1500斤大米,或清代3个县令的月俸。如此奢华的大殿,足见其地位之尊贵,而成为龙扎堆的地方,也就不难理解了。

下面说龙。雨季里,“千龙吐水”是太和殿一道奇特的景观。所谓千龙吐水,是指太和殿外集聚的雨水通过排水系统“螭首”吐出。螭,是神话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太和殿的台基外部,栏板之下,若干排水口被雕刻成一个个螭首向外伸出。据统计,太和殿的三层台基上共有1142个汉白玉螭首。雨水越大,“千龙吐水”越壮观。

太和殿屋顶上,每条屋脊两端都有鸱吻(龙吻)装饰,连同屋脊两侧的行龙和屋檐下的龙装饰,共有28处。屋脊上的琉璃瓦,也烧制有龙纹,共计2604处。外檐额坊等位置的彩绘装饰、门扇裙板上的贴金装饰、隔扇及窗户上的鎏金饰件同样有龙纹图案,多达5732处。

在太和殿内部,龙纹装饰主要集中在顶部梁枋、藻井、御座等区域,共有4744处。梁枋装饰就是梁枋彩绘,俗称雕梁画栋。太和殿采用的是金龙和玺彩绘,图案全部由龙组成。太和殿天花板上的藻井全称为“龙凤角蝉云龙随瓣枋套方八角浑金蟠龙藻井”,共雕刻17条大大小小的金龙。位于藻井顶部正中的蟠龙,盘踞于云雾之中,口含宝珠(轩辕镜),气势磅礴,显示出皇家宫殿的威严。

太和殿龙椅是故宫里唯一保存下来的明代皇帝宝座,打造于明朝嘉靖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龙椅放置在大殿中央有着七层台阶的木质高台上,通体金黄,每层都装饰有祥龙纹,椅圈上盘绕着13条金龙,椅背正中立有一条正龙,正龙四周和龙椅的底座也都装饰着云龙纹。龙椅背后的7扇金漆屏风,据说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同样布满龙纹装饰。龙椅和屏风上雕饰的金龙共计80条。龙椅宝座两侧还有6根蟠龙金柱,采用“沥粉贴金”工艺打造,金碧辉煌。此外,在太和殿正殿东、西、北三面墙壁上,东西暖阁的门扇上,以及殿内家具上,还有736处龙纹装饰。

故宫里龙最多的地方是太和殿,读懂了太和殿的龙,就读懂了故宫的龙文化。



Copyright ©1996-2024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

北京晚报·五色土
2024-01-23 16:13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