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8-14 14:20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正在进行,西城区将对1000余处普查对象开展实地调查。普查工作人员走街串巷,寻古迹、访居民,目前已完成什刹海街道的文物调查。13日,新街口街道实地调查启动。图为在历代帝王庙,文物工作者使用科技设备对景德门进行影像及数据采集。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历代帝王庙内,几位普查工作人员站在景德崇圣门前,利用高精度的文保科技设备,对文物古建进行细致的信息采集。“我们这次的普查主要是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基础上,重新复核文物的基本情况,对不可移动文物开展精细调查和数字化普查。”西城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文保科科长李帆捧着调查表,边记录边介绍,“对比十几年前的‘三普’,我们使用的技术手段先进多了。采集设备包括实时动态差分定位和全景拍照两项功能,不仅精准度大幅提升,还能实时保存文物信息。”图为文物工作者在景德崇圣殿前拍摄全景照片。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历代帝王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普”前经历了腾退、修缮,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十几年间,这里的文物古建、古树碑亭等有哪些变化,是我们普查的重点。”李帆说,由于技术限制,当时采集的信息比较宏观,“四普”会更加精细,普查人员希望通过拉网式的调查,清晰呈现区域内的文物“全景图”。她举例,历代帝王庙里的关帝庙院落曾是一五九中学的教学楼,后来学校搬迁、腾退,院落经过修缮、考古发掘,按照原规制修复。“‘三普’时并没有将这处古建纳入调查范围,这次调查,我们会进一步完善古建的历史信息。”图为在历代帝王庙,文物工作者和高校相关专业学生一同进行文物普查。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盘点文物家底的同时,文物部门还对全区的胡同街巷开展了地毯式调查。西城区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华介绍,该区组建了4支普查队,实地调查377处不可移动文物、242处挂牌院落、339处历史建筑;同时,通过居民座谈会、网上征集等方式,收集了很多新线索。图为工作人员在现场查看古建筑历史资料。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目前我们已经走访了22个社区、4000余处院落,不少居民主动提供线索。我们明显感受到,关注文物保护事业的人越来越多了。”张华说,下一步,市、区两级专家将对线索进行现场勘察、研究和评估认定。按照计划,该区“四普”实地调查阶段将在2025年5月前完成。图为文物工作者和高校相关专业学生一同进行文物普查。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