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网友说

张爽: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绘就北京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京报网 2024-09-02 11:55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其经济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近年来,北京通过实施一系列开放政策和创新举措,不断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一、对外贸易规模、结构不断实现新突破

《北京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北京地区全年进出口总值达到36466.3亿元,同比增长0.3%,连续三年突破3万亿元大关。其中,进口30466.3亿元,与上年持平;出口6000.1亿元,增长2%。这一数据表明,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北京的对外贸易依然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增长潜力。2023年,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产品进口3412.8亿元,同比增长27%,首次突破3000亿元。出口产品中,“新三样”中的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实现了12.7%的增长,出口额达到18.1亿元,标志着北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出口潜力正逐步释放。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进出口总值19222亿元,占地区进出口总值的52.7%,显示出北京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的积极姿态,也体现了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

进入2024年,北京外贸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据海关统计,上半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值达到了1.8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体现了北京外贸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稳健表现。从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北京地区外贸呈现出高端化、科技化的趋势。新兴产业产品如手机、集成电路、汽车及其零配件等成为拉动出口增长的主力军,显示出北京在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力。同时,医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等进口商品也保持了稳定增长,反映了北京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市场需求和产业深厚基础。从贸易伙伴来看,北京地区对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其他金砖国家的进出口增长显著,体现了北京在推进国际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积极成果。未来随着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平台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两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北京的外贸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二、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双向发力

(一)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外资吸引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北京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展现了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和全球经济中心的强大吸引力。2023年,北京新设外资企业1729家,比上年增长22.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7.1亿美元。2020年至2023年,北京实际利用外资近590亿美元,占全国的8.8%,其中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超九成,表明北京在服务业领域的开放水平和吸引力不断提升,为外资企业在京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对外投资稳步增长,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在吸引外资的同时,北京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合作。近年来,北京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展,为北京经济的国际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2023年,北京市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81.33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达6亿美元,进一步巩固了北京在全球经济合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024年上半年,北京市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1.04亿美元,同比增长26.6%,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随着北京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北京市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和影响力将持续扩大。

三、开放平台建设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全国领先

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两区”)是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三年来,“两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北京共落地50多项全国突破性政策,形成40多项全国推广的创新经验案例,打造高水平开放的“首都样板”;推出了21个“两区”重点园区(组团),形成了“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特色产业园区”的多元开放格局,2023年贡献了超两成的规模以上收入和超三分之一的税收收入。“两区”建设为北京的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2024年1-7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2589亿元,同比增长1.2%,占地区进出口总值的12.3%;天竺综合保税区进出口764.2亿元,同比增长4.2%;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北京区域)进出口5.9亿元,同比增长45.7%。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布的《北京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指出,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全国领先,位列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首,六个维度排名均位列前茅,其中,创新与社会治理成为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四、北京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

(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脆弱性上升

当前,全球经济深陷衰退泥潭,遭受地缘政治紧张、多重危机以及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冲击,这些挑战极大地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与脆弱性。美西方在经济领域泛化国家安全,搞“脱钩断链”,建“小院高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正逐步向“在岸化”“近岸化”“友岸化”模式演进。如2023年末,美国商务部以所谓“国家安全风险”为借口,宣布对美国半导体行业的供应链和国防工业展开调查,评估其半导体供应链对中国芯片的依赖程度,甚至要求荷兰阿斯麦公司(ASML)停止向中国出口最顶尖的EUV光刻机。日本从2023年7月1日起禁止向中国出口23项先进半导体设备。美国还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芯片和科学法案》等搞歧视性补贴,纳入大量针对中国的排除限制措施。美西方上述做法人为割裂市场,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未来中国企业在新能源、半导体、数据信息等关键领域的投资与合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加速重构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贸易和投资争端加剧,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全球治理体系随之进入加速变革期。2018年以来,美国、欧盟、加拿大等成员国先后就WTO改革发表了书面意见,中国商务部也提出了针对WTO改革的三大原则和五项主张。世界主要大国及区域组织通过双边及区域谈判布局以及发布提案、声明等方式,发挥各自在全球贸易体系的影响力。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美墨加协定(USMCA)等自由贸易协定呈现出自由化、便利化与保护主义并行的发展态势,其中的排他性条款对非成员国有不可忽视的贸易和投资转移效应。如美墨加协定规定,任一成员国若与“非市场经济国家”达成自贸协议,必须提前三个月通知其他成员国,而其他成员国可以在六个月后退出并建立其自己的双边贸易协定。上述全球经济规则新动向意图削弱中国在新一轮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对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出了新挑战。

(三)热门赛道大国竞争加剧

当前,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二者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高地,各国纷纷加码布局,竞争态势愈演愈烈。2023年,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正式生效,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向气候与清洁能源领域倾注高达3700亿美元巨资,配套一系列专项补贴与税收优惠措施,旨在扶持本土及在美运营企业,加剧了全球绿色经济赛道的竞争。欧盟紧随其后推出了“绿色协议产业计划”,旨在通过构建高效绿色管理体系、强化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并辅以更大力度的补贴政策,以抵御产业外迁风险。法国与德国亦纷纷酝酿绿色产业法案,力图吸引更多绿色能源投资落户本土。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一系列动作预示着绿色经济领域的国际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为“走出去”企业设立了新的竞争门槛。与此同时,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亦十分激烈。美国《国家先进制造业战略》明确了智能制造与供应链数字化的双重战略方向,推动制造业向更高层次的数字化、智能化迈进。欧盟《2030年数字十年政策方案》的实施,以及欧洲首台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的部署,彰显了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雄心壮志,进一步拓宽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应用边界。数字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求企业紧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加速技术创新与战略布局,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五、北京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着力点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两区”建设水平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北京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开放。加速落实新一轮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方案,深入推进中国(北京)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国际企业和高端人才来京发展,努力打造全球高端要素集聚高地。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更好发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北京文化论坛、金融街论坛等国家级开放平台作用,吸引国际组织和机构在京落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通过共同举办国际会议、开展联合研究等方式,推动北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聚焦高端产业和新兴业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精准聚焦高端制造业与新兴服务业,积极引入并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强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力推动超高清视频、新能源、新材料、商业航天及低空经济等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前瞻性布局量子科技、生命科学、6G通信等未来产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专精特新企业梯队,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使之成为推动北京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三)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数字化进程

数字经济作为北京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23年增加值达到18766.7亿元,比上年增长8.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进一步凸显了北京在数字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未来北京需继续加快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和标杆性“数字领航”企业。深入实施“新智造100”工程,全面开展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平台经济有序竞争、创新发展,推动先进数字技术向中小企业深度普及,构建开放共享、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

(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问题,保障国家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支持外资科技企业与国内科研机构或企业共同开展科技攻关,汇聚全球智慧,加速科技成果的产出与应用。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与共建国家和地区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技术转移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协同、普惠的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促进全球科技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推进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等科技园区建设,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强化金融服务、搭建交易平台等措施,降低科技成果转化门槛和成本,提高转化效率和成功率,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五)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集群

北京作为京津冀地区的核心引擎,应充分发挥自身在科技、金融、文化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辐射并带动天津、河北等周边地区,实现区域整体的跨越式发展。深化与天津、河北在产业协同、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在区域内的深度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与此同时,还需加快京津冀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通过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网络、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等措施,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如加快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建设,提升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区域间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优化能源结构布局和供应体系,保障区域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作者:张爽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博士、助理研究员)


热门推荐

精品放送

换一换

Copyright ©1996-2024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

京报网
2024-09-02 11:55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