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

因欧阳修的这场“乌龙”,苏轼与状元名衔擦肩而过

北京晚报   2020-10-29

苏轼在嘉佑二年(1057)考中榜眼。但对他来说有点委屈。因为文坛领袖欧阳修闹了个大乌龙:判卷时,主考官欧阳修误认为这么好的文章,除了自己的弟子曾巩,别人是写不出来的,为避嫌,于是判作了第二。苏轼就这样与第一名失之交臂。为了补偿,欧阳修拉下老脸,主动帮苏轼扬名:“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这场考试,集中了整个中国数千年最会写文章的四个人。这一年,苏轼21岁,苏辙19岁,曾巩39岁,欧阳修51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宋朝的状元都很厉害。王安石、张孝祥、文天祥等,大奸臣蔡京也是状元。苏轼才高八斗,却因鬼使神差的原因,与状元擦肩而过。不过,他最终成为多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乃是没有状元名衔的“状元”。历代对苏轼的评价很高,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评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苏轼书法,自宋代就不乏追慕者,弟弟苏辙,弟子黄庭坚、秦观,还有几个儿子,都学苏。历朝历代取法苏轼的书家也不胜枚举,特选取两类书家:临摹苏轼代表作传世的;从书风上看,明显取法苏轼的。这其中,有些人博涉多家,苏轼只是一家,有些人则是专攻,特别崇拜苏轼,如明吴宽、清张之洞和近代徐世昌等。


明董其昌前半:节临《寒食帖》; 后半:书苏轼《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句(图1)


清 刘 墉 临《洞庭春色赋》(局部) (图2)

董其昌(图1)行草重“趣”,显然受到苏轼影响,强调“我书意造本无法”;刘墉(图2)的字肥美雍容,明显得力于苏轼,即便有“墨猪”之诮也在所不辞。


近代 李瑞清 临《洞庭春色赋》 (图3)


清 张廷济 临《获见帖》 (图4)


当代 沙孟海临《寒食帖》(图5)

董其昌、刘墉是帖学大家。然而,李瑞清(图3)、张廷济(图4)和沙孟海(图5)这些写碑者,对苏轼也乐此不疲,而且还极力忠实,尤其是沙孟海,临摹最像。


当代 黄宾虹 临《寒食帖》(图6)


当代 启 功 临《渡海帖》 (图7)

黄宾虹(图6)和启功(图7)属意临,不拘形貌。黄宾虹变原帖横幅为竖幅,已是再创作。启功以手札、册页的形式出现,也改变了原帖模样,也是再创作。

(原标题:东坡余韵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明博

流程编辑:u01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编辑:u010


热门推荐

精品放送

换一换

Copyright ©1996-2020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