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 2021-01-15
富连成是科班,小辫儿为老北京民俗,二者风马牛怎么扯到一起了呢?
这话还得由民俗老北京说起。老北京有一首童谣(一般是奶奶或奶妈哄逗幼儿时念叨的)。这首童谣今天不乏人知,即“小小子儿坐门墩……”问题又来了,那什么是“门墩”?
如今不少人都把古建筑或新豪门门前的“抱鼓石”误认为是“门墩”。按说“抱鼓石”与“门墩”都是门框的基石,不过身份不同。“抱鼓石”常见于四个“门簪”的广亮大门两旁,其形状为石雕的卷莲座上立一面大鼓,鼓腔上伏卧一个幼狮,故名“抱鼓石”,高度在一米以上。而“门墩”是两个“门簪”的“如意门”,即寻常人家门的基石,约一尺多高长方立体状,向外的两面刻有浮雕。“抱鼓石”与“门墩”的学名均为“门枕”。
以上把“门墩”交代清楚了,接下来又该说说“小辫儿”了。旧时人迷信,老北京民俗为求平安,男婴自剃去胎毛后,便要在其脑后蓄一撮毛名为“拉毛”,又名“鬼见愁”,寓意如当邪魔外祟来挟小孩时,家中人只要揪住孩子的“拉毛”便可脱险。“拉毛”最长可及三寸,可编两三扣俗称“小辫儿”,至孩子学龄前就剃去了。
话说当年富连成“元”字科的李元瑞入科时还留着小辫,他是著名武丑李一车的独子,因异常聪明伶俐,蒙师爷萧长华宠爱,不仅小辫得到保留,甚至入科已按“元”字授名李元瑞,梨园行都昵称他为“李小辫儿”。
不久富连成又添了一个“杨小辫儿”,及至“韵”字科又添了一个“甄小辫儿”。正可谓:一而二,二而三,不期而遇富连成,富连成“仨小辫儿”成为了梨园界佳话。原因是李元瑞工小生兼武生已“科里红”,“杨小辫儿”名杨元才工丑。“甄小辫儿”名甄韵福工丑。这仨小辫儿均开窍早,演戏机会多并广有台缘。
富连成科班长期借台练戏,演出于广和戏院。每当科班人马由社出发,行至西柳树井、珠市口转北向前门大街的路上,总有路人(京剧观众)呼“甄小辫儿”的,怎奈戏班纪律严明,对学员的戒律诸多,故而“甄小辫儿”虽听到呼声但碍于纪律约束,只得充耳不闻,仍紧跟队伍继续前行,高兴在心里。
李元瑞的《风流双枪将》据称为王连平亲授的“看家戏”,最精彩不过,时常翻演。他与张元奎合演的《九江口》、与李元芳合演的《得意缘》,都是非常叫座的。富连成教学剧目没有《铁公鸡》,不过也不乏真刀真枪戏,《东皇庄》(拿康小八),戏中李元瑞主演康小八。在《请清兵》中李元瑞饰重要角色,戏中他有一大段满语的白口,赢得热烈掌声,原来是台下的满族长者在带头鼓掌。李元瑞出科后拜叶盛兰为师,成为了叶派第一大弟子。
李元瑞当年演出《风流双枪将》
杨元才在富连成的《大青石山》中饰卖符捉妖的“王半仙”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最深不过。他的精彩出演不仅使观众笑声不断,而且还被剧评家评为“四四一十六”。何为“四四一十六”?原指老秤十六两为一斤而言,肯定了他所扮演的“王半仙”,与打“勾刀”的关平,九尾狐以及前接表、后斩妖的周仓旗鼓相当。戏中饰关平的演员为元字科的大武生徐元珊。饰九尾狐的演员为韵字科冀韵兰,饰周仓的为元字科的殷元和,这几位都是够角儿的。
甄韵福在“仨小辫儿”中年纪最小,个头也最小,人特喜兴。富连成演《连环套》行围打猎为明场,依次上兵丁以刀杀虎、以枪刺熊、以箭射鹿、最后上场一个持铳的兵丁,在追赶一只兔子,这只兔子就是由甄韵福扮演的。在鼓点“扎、扎台、扎扎台”的伴奏下,这只小兔逃到了舞台大边台口,但最终还是被狩猎的那个兵丁一铳打中了。那个兵丁忙赶上前剥了兔(摘下兔形的头壳),发现了问:“你不是甄韵福吗?”甄韵福答道:“是我呀。”兵丁又问:“你干什么来了?”甄韵福答:“我来拿蹭来啦。”引台下大笑。“拿蹭”是看蹭戏的简语,因旧时戏院里常有不买票看蹭戏的人。童言无忌,皆大欢喜。
甄韵福与“元”字科的李元芳合演的《打杠子》、《浪子烧灵》是常被观众要求再演的戏,另外《法门寺》也很叫座。虽说这主要是老生的戏,不过也有特别想听他读状子的观众。有一次当他刚念到“哀哀”两字,“上告”还没等说出口,台下就掌声雷动了。等了好半天掌声才止住,这时饰刘瑾的夏韵龙才开口:“孩儿啊,孩儿啊,可难为你了。”甄韵福转向台下道:“人家孩子才多大呀!”又引台下笑声一片。当然甄韵福的这个“现挂”想必是师父事先设计好的,由此可见“甄小辫儿”受师父喜爱程度之高了。甄韵福台缘特好,他在《法门寺》中所饰的贾桂一上场就有“碰头好”,及至当他走到台前转身时,观众还特别关注他的小辫儿被“小老公盔”隐藏了。及至刘瑾上场打“引子”归座,大段白口以后一声“桂儿啊!”这时一直静立一旁的贾桂才由静的造型瞬间活跃了起来。他对刘瑾刻意的问话表现得逢迎拍马,最后一个“吔”字引发满堂彩。
“起驾法门寺”当年的演法为:太后上高台坐桌上椅,刘瑾坐桌前“虎头椅”,贾桂领唱“一贯牵”,校尉等围转齐唱。至下场“甄韵福便成了这场戏的中心人物了。”(这话是他师哥夏韵龙说的)。
甄韵福坐科七年,出科时便迎来了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了一名年轻的京剧演员,前程似锦。只可惜他有韵无福,英年早逝,致使当年的京剧舞台上失去了一颗新星。
(原标题:北京史话 富连成“仨小辫儿”)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李滨声 口述 王晓宁 整理
流程编辑:L006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编辑:u006
Copyright ©1996-2020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