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

读烈士们遗书,有的短短几十字,不禁悲从心来!

北京晚报   2021-06-10

这一组遗书更为特殊,是家书,也是“情书”,展现了革命伴侣之间用血和火锻造出来的爱情。这些“情书”,没有漂亮的纸张,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亲昵的话语,短的只有几十个字,长的几百字,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却见证了世界上最伟大而又最纯真的情感。革命者的爱情,往往是短暂的,随时面对生命被终止的危险,面对难以承受的妻离子散,天人相隔。但他们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左权写给妻子刘志兰的,原本是一封平常家书,不料三天后,左权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牺牲。本是“再带给你十几个字”的深情家书,却成了“收到思念时你已不在人间”的临终绝笔。(图1)


补注:原本一封平常家书,不料三天后,左权壮烈牺牲。这封信在左权牺牲噩耗传回延安后,才送达刘志兰手中。信中提到的江明,时任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北北、太北,指左权的女儿左太北;志林,指刘志林,刘志兰弟弟。

郭亮写给妻子李灿英:“灿英吾爱:亮东奔西走,无家无国,我事毕矣!望善抚吾儿,以继余志”。(图2)


补注:郭亮、夏明翰都是毛泽东亲密战友。1920年秋,郭亮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参加了毛泽东等组织的新民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曾在延安赞扬他是“有名的工人运动的组织者”。郭亮就义前,匆匆写就的30余字,凝聚了一位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丈夫、一位父亲对国对家的深情厚谊,让人感受到91年前这位年轻的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至死不渝的忠诚。遗书行笔很快,匆匆不暇,给人一种压迫感,但绝不潦草,运笔沉稳,可以感受到他的大无畏精神。

丁行写给妻子浦洛宇:“小东西吃的很胖,样子很活泼,可见您抚养孩子还有办法,颇以为慰”。(图3)


补注:此信现藏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丁行是山西夏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947年9月,因叛徒出卖被捕。缘起国民党军统在北平破获一起中共地下电台案。丁行在其中一封信中强调:“孩子保育问题,须特为注意,务宜从小养成其独立奋斗之精神”。1948年10月19日,丁行在雨花台英勇就义。绝笔信以毛笔写就,写出了庄重之心,慎重之意。

陈觉写给妻子赵云霄:“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图4)


补注:陈觉原名陈炳祥,生于湖南一个富豪家庭。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冬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革命,1928 年被捕,时年10月14日就义。就义前4天,给妻留下这封生离死别的信。绝笔中饱含革命志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英雄气概和对妻的一往深情,及对父母无限感激和思念。

李白写给妻子裘慧英:“我在这里一切自知保重,尽可放心。家庭困苦,望你善自料理,好好抚养小孩为盼。”(图5)


补注: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同志与党中央秘密通报时,不幸遭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稽查处逮捕。在狱中坚持斗争,为了能在艰险环境中更隐蔽地进行党的秘密通报工作,曾用李华初、李朴、李静安等化名。这是李白在狱中写给妻子裘慧英的最后一封遗书,后来丢失,幸好曾拍摄照片,得见原貌。李白烈士留下的遗书,大部分是用毛笔书写,这件钢笔遗书,字迹清秀挺拔,从容不迫的心态跃然纸上。

李硕勋写给妻子赵君陶:“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图6)


补注:1931年9月5日,李硕勋在海口英勇就义。前一天,给妻子留下了这封绝笔信。从书信可以读出,李硕勋面对死亡,没有丝毫恐惧和绝望,将自己看作是千千万万为革命牺牲的志士之一。为了信仰而牺牲,他心满意足。唯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妻儿。短短几行文字,我们可以读出烈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妻儿的深情眷恋。

骆何民写给妻子费枚华:“永别了!望你不要为我悲哀……好好照料安安,叫她不要和我所恨的人妥协!”(图7)


补注:骆何民1947年7月21日在家中被捕。1948年12月在南京雨花台被秘密杀害。临刑前,通过一位医生带出这封遗书。仓促中留下的短短几十字,饱含了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永不屈服的大无畏精神,也饱含了对妻儿的不舍和对敌人的痛恨,看到了共产党人钢铁般坚定意志和不可动摇的革命信念。字迹潦草,行笔从容,可见面对死亡毅然决然的不畏惧心态。

王器民写给妻子高慧根:“我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而牺牲,我的革命目的达到了。惟是对你很对不住,因为数年与你艰艰苦苦,我用全副精神为革命而努力,没有和你享过一日的安闲快乐的日子”。(图8)


补注:这是琼崖革命烈士王器民和着血泪致妻子的家书,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封理重义深、情真意切的遗书,散发着革命烈士的温柔光芒。虽然身陷囹圄,但王器民依然追求真理、守护亲情,这位柔情铁汉,对缤纷世界、对妻儿,他万般不舍,但在死亡面前,毅然选择为信仰而战,向爱妻发出“继我志呵!继我志呵”的心底呼唤。这封写给爱妻的诀别信,表达了一个“因国而忘家,为公而忘私”,把全副精神投身革命事业的革命者的家国情怀。笔力遒劲,纸张泛黄,字字珠玑,静静诉说着一个世纪前的悲壮往事。

这些烈士年龄不等,牺牲之时,有的儿女已成人,有的尚在襁褓,有的还没有出世,令人肝肠寸断!试想这人世间,谁不愿夫唱妇随,举案齐眉,儿女相伴,常绕膝前,享受天伦。但因为顾大家,只能舍小家。每当读到烈士们的遗书,便不禁悲从心来。他们在风华正茂时,献出宝贵生命。这些遗书,成为各自人生价值的见证,也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

原标题:云中锦书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石翁

流程编辑:l004

记者:石翁

编辑:u004


热门推荐

精品放送

换一换

Copyright ©1996-2020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