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

一年磨砺,“长七改”霸气归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03-12

2021年3月12日凌晨,随着一道绚丽的尾焰划过天际,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时隔近一年,新一代中型高轨火箭“长七改”霸气归来。

2020年3月16日,当时“长七改”(当时被称为“长征七号甲”)火箭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失利。虽然已经几乎一年过去,但参与去年首飞发射的人员,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前期的各项工作都很顺利,包括起飞过程也很完美。但是飞到168秒的时候出现了故障。” 长征七号项目办副主任田玉蓉回忆道,在现场一片死寂的安静中,“大家的表情都凝固了……”

时间定格在2020年3月16日21时34分,火箭失利的阴影深深烙在了试验队员心中。

面对首飞失利和疫情防控的双重压力,队员们回京后在长征宾馆“集中隔离”,“大家都想要尽快找到原因,开展下一步工作”,田玉蓉说。带着各种困惑和疑问,各路专家、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紧张有序地投入到故障排查和修复中。

长七改试验队“01”指挥员马忠辉回忆道:“发射失利后两三天,团队初步将故障定位在动力系统”,之后,整个队伍开始了紧张的归零工作,这也是她参加工作十几年来遇到的第一次归零。“归零最重要的是找到造成故障的原因,它并不意味着否定了以前的工作,而是将技术上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补上。”

通过观看录像,大家发现首飞过程中,火箭在一级飞行段末期,距离一级分离仅剩下几秒时间时出现异常。作为箭体结构设计师,姚瑞娟主动报名参与归零,每天判读数据、开会讨论,早的话是晚上九点多结束,通常是半夜才能结束。

要定位故障,光有理论分析还不够,还需要进行试验。试验系统非常庞大、复杂,如果出现什么破坏,没有时间再做新的试验件,会直接影响火箭复飞。经过紧锣密鼓的缩比试验和全尺寸试验,研制团队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原来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试验,15天左右就拿到归零结论。

2020年4月初,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和生产压力,型号队伍完成了归零,提出要组织复飞。“复飞任务至关重要,必须全力以赴保成功,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长七改火箭总设计师范瑞祥坚定地说。

在充分汲取首飞失利教训的基础上,型号队伍全面开展再分析、再设计、再验证工作,按照45个线索共梳理形成了201个工作项目。但是,工作进度成为了摆在队伍面前的最大难题。为了保证进度,各单位集中一切资源保障火箭复飞,归零、生产、试验、总装同步进行。

2020年12月30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火箭顺利完成出厂评审。

2021年1月16日,“三九”的最后一天。“决胜飞试、誓夺成功的发令枪已经打响,七改复飞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总指挥孟刚在出征仪式上发出号召。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组装完毕的“长七改”遥二火箭挺拔高大,在转运路的尽头,巨大的发射塔架,张开双臂,等着将“长七改”遥二火箭揽入怀中。

“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这300多个日日夜夜证明,“七改”团队绝对是一个强者团队,首飞的失利阻挡不了他们前行的脚步,他们没有一刻放松,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等待七改回归。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伴随着火箭腾空时有力、耀眼的尾焰,“长七改”托举着中华民族追寻星辰大海的梦想奋楫星河!

(原标题:一年磨砺,“长七改”霸气归来!)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航通讯员 董佳莹

流程编辑:u01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记者:张航

编辑:u010


热门推荐

精品放送

换一换

Copyright ©1996-2020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