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

穿越300公里,神舟十二号返回闯过三道难关

北京日报   2021-09-18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三舱构成,是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这是神舟载人飞船执行的第七次载人飞行。在昨天的返回过程中,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历经三个阶段从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太空穿越大气,回到地面。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是航天员聂海胜(中)、刘伯明(右)、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制动飞行和自由滑行阶段:

开展首次径向交会对接技术验证

3名航天员进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后,飞船开始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分离,从核心舱前向对接口绕飞至后向对接口,再绕飞至径向对接口。五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副总设计师邵立民介绍,这是为接下来要发射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验证径向交会对接技术。

在返回飞行阶段,轨道舱首先与返回舱、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推进舱两舱组合体通过制动减速降低飞行速度,逐渐被地球引力牵引脱离原有飞行轨道,进入自由滑行阶段。之后,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返回舱以精确计算的再入角度进入地球大气,推进舱在穿越大气层时烧毁。

再入大气层阶段:

失去通讯的“黑障”时间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的外形像一个上窄下宽的“大钟”。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燃起2000多摄氏度高温的火焰。降落过程中,气体和返回舱表面被烧蚀的防热材料发生电离,形成包裹返回舱的等离子区,使返回舱与外界的无线电通信极大衰减,造成地面与飞船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中断,这段时间被称为“黑障区”。在这个过程中,地面无法通过任何遥控方式对飞船进行控制。

着陆阶段:

多种缓冲手段保证飞船低速着陆

在距离地面40公里左右的高度时,神舟十二号已经基本脱离“黑障区”。当它继续减速直到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时,返回舱上的静压高度控制器通过测量大气压力来判断所处高度,并先后打开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以此保证返回舱以较为柔和的方式实现多次减速,防止航天员一次受到过大的冲击力。飞船即将着陆的瞬间,安装在返回舱底部的反推发动机进行反向点火,保证返回舱在最后减速至每秒2米以下。与此同时,具有缓冲功能的航天员座椅着陆前自动提升,从而使冲击的能量被缓冲吸收。

(原标题:穿越300公里 闯过三道难关)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张航 

流程编辑:u063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记者:张航

编辑:u002


热门推荐

精品放送

换一换

Copyright ©1996-2021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